
“秋林红叶”为内乡古八景之一,源于夏馆镇秋林山。
秋林山下原有秋林寺,始建于北宋中叶, 殿宇楼台 巍巍壮观 。每值 秋 风送爽,万山红遍,秋林晚钟, 令 人流连忘返。 摘取 红叶用竹签勾画,字迹殷红,清晰可见,故有“红叶捎书”之说。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秋林渡燕青射雁”中,就描述了梁山好汉在此行军屯兵场景。那是宋江和梁山好汉们被朝廷招安之后,平了王庆,从桐柏向东京开封进发。这一日,大军来到秋林山,宋江在马上遥看山景,赞不绝口,忽见空中数行大雁上下乱飞,又听到阵阵喝彩,派人去问缘由,原是浪子燕青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已射下十数只。宋江大惊,叫来燕青道:鸿雁乃仁义之禽,怎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兄弟一般,你却射了数只,那好比咱们失去数名兄弟啊。

燕青悔罪不已,宋江有感于心,遂占诗一首:“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三两行。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静也断肠。”写毕,仍觉伤情,又作一词:“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的相思一点。暮日空濠,晓燕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恋。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秋林寺盛名远扬,香火旺盛,只可惜明崇祯五年六月,连日内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浊浪滔天,秋林寺顷刻间水汪一片,殿宇倾倒。虽然“秋林红叶”在此盛景不存,却于宝天曼红叶更胜。如今,每到金秋时节,沿秋风的手指到宝天曼赏红叶、观红潮,着实会被红叶之火狠狠地烧一把。

宝天曼红叶面积万余公顷,现有红叶树30余万株。立秋后,槭树、五角枫先红了起来,从阴坡向两边蔓延,直染得山坡河谷殷红一片,光亮耀眼。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远远望去似飘落的花瓣,又象披红挂花的壮士凯旋。柿树、棠梨、四照花齐举火把,汇入红色大合唱中,波澜壮阔,斑斓缤纷,形成了万类霜天红烂漫的壮丽景观。

宝天曼红叶以奇石险峰线和秋林飞瀑线最盛。走在曲径通幽的林荫道上,棵棵青榨槭似红衣少女夹道迎宾,尽显风韵。红枫、三角槭树枝搭连,卵形的叶,浓郁的花,将红色长廊衬得愈加艳丽,更遇朝阳甘露,犹如红色绸缎上撒满粒粒珍珠,晶莹闪亮。两旁斑驳的岩壁上也是丛丛红叶怒放,或枝桠挺立,或曲折低垂,一阵山风吹过,仿佛看到女孩在火光里舞蹈,给人带来一片火的激情。登上化石尖凭高远望,远山近坡红叶醉野,鲜红、朱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云霞排山倒海而来,整座山似乎都摇晃起来了,真真切切饱览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绮丽景象。

宝天曼的红叶特别红,而且其他地方的红叶入冬后便凋零,惟有宝天曼红叶在严寒到来时正红艳似火,这与宝天曼天然屏障带来的气温偏低有关。这个时期也是宝天曼森林色彩最为丰富的季节,到处流光溢彩,红、黄、绿“三色”互相衬托,相映成辉。满目秋色中,最耀眼的是五角枫,如片片红霞,令人心醉;最靓丽的是元宝枫,金灿灿光亮亮,片片落叶铺满林地,使整个山林变成了藏金宝地。这红、黄的基调,又随着节令的变化和生长过程,演化出嫩红、粉红、淡黄、橙黄等灿烂缤纷的秋色世界,再有松柏点缀其间,金光、红潮、绿意相拥,瑰奇绚丽,使人感受到宝天曼深秋特有的意境,醉倒在惊艳斑斓的色彩之中。

及至傍晚,断霞飞落千山,余晖尽染枫林,红叶美、令人醉、不思归。在这狂野般的红潮中,在这火一样的激情中,禁不住挥臂高喊:金秋枫红伏牛山,大美尽在宝天曼!
(内乡县文广旅局王国庆摄影:吴春亮编辑: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