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生成
上周,95岁的巴菲特发布了最后一封致股东信,宣布自己将“安静退场”。
这封“谢幕信”,既是一场告别,更是一次人生智慧的交付。信中,巴菲特用朴素的语言,回顾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也道出了对他影响至深的核心智慧。
在这个充满教育焦虑的时代,这些智慧也为忙碌的父母带来了一份珍贵的教育启示。
1
打造孩子的“奥马哈”
稳定的土壤胜过频繁的灌溉

巴菲特在信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回忆家乡奥马哈。他说:“伯克希尔和我之所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扎根于奥马哈。”
扎根,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是扎根一片稳定而丰饶的“土壤”,不仅决定了孩子的起点,更决定了最终他能走多远。
这片“土壤”,可以是一个地方,如巴菲特一直扎根的奥马哈;也可以是一群良师益友,就像巴菲特身边64年的好友芒格;也可以是一本好书,让他在精神世界里与历史、文化、地理、科学等建立深度链接……
2
善举无比珍贵
宽容源于看见更宽广的世界

在信里,巴菲特写道:“善举无需付出代价,却无比珍贵。”
善良源于看见更宽广的世界。见识了多元与复杂,人们才会更加包容和热爱这个世界,内心的善意也会自然发生。
知名记者周轶君曾说:“世界观的匮乏,是由于地理知识的匮乏,路走多了,才能平视世界。”
当一个孩子知道世界的多元、理解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了解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故事,他自然会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多一份同理、共情和包容。
这份基于广阔视野的善良与宽容,只有见过更大的世界,才能在孩子心中真正发芽。
3
选择合适的榜样
持续生长,你总能变得更好

“你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你总能变得更好。”这是巴菲特在信的最后送给所有人的一句话。
这位投资大师,在信中也坦诚自己“曾无数次粗心大意、犯下许多错误”。
然而,他的建议,朴实有力:“别为过去的错误自责——至少从中吸取一点教训,然后继续前行。改进永远都不晚。找到合适的榜样并效仿他们。”
成长不是一场完美的表演,而是一次持续的进化。为孩子慎重选择合适的榜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苛求最好。
4
回归教育的根本
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巴菲特在信中提道:“伟大并非源于积累巨额财富……当你以成千上万种方式帮助他人时,你就在帮助这个世界。”
他还特别强调:“清洁女工和董事长一样,都是人。”
这句话虽朴素,却直指教育的核心。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可能颠覆无数工作的未来,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善良、健康,拥有幸福力、感知力、沟通力、合作力和创造力……这些“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才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请一定记得,培养一个善良、完整、有担当的人,比培养一个“刷题机器”重要一万倍。
巴菲特用一生的智慧告诉我们:人生不是“炒短线”,而是一场“长期投资”。
不必急于求成,也不用在焦虑中比较。给孩子一片稳定的成长土壤,带他看见广阔的世界,选择优秀的榜样,然后静待花开,让他慢慢长成一个善良、完整、内心丰盈的人。
作为原创青少年人文地理素养杂志,《少年行》愿意做孩子在这段旅程中的同行者。
我们为孩子提供安心探索、稳定扎根的“知识土壤”,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世界”,在不断提升的眼界中学会理解和包容,进而构建完整而善良的价值根基!
这,或许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原创青少年人文地理素养杂志
《少年行》
送给少年最好的礼物
《少年行》由《阳光少年报》出品,是国内少见的原创青少年人文地理素养杂志,读者是8岁+少年及其父母。每期杂志,孩子能收获8万多字的高品质人文地理知识积累,全年12期阅读积累可达百万字。
聚焦人文地理内容方向,覆盖全学科素养,专门为青少年创作,《少年行》用有价值的阅读带孩子和世界见面,帮助孩子建立对复杂世界的多维认知。
在脚步暂时不能抵达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少年行》“纸上旅行”,深度了解和认识世界。陌生的街道、不同的乡音、深厚的文化、新奇的食物、从未见过的动植物……点燃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读一篇文章,就相当于一次深度旅行,比屏幕里的世界更真实、更精彩。
世界很大,先用阅读抵达吧!
统筹 | 巫晓
文案策划 | 陈琼
文字校对 | 崔岩
图片来源 |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