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跨境保健品已成为保健品行业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方向,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两种运行,跨境电商方式相对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准入资质、税费成本、物流时效、爆款成功率以及产品溢价上均具备优势。对比国内本土保健品,该行认为,跨境保健品在产品端和营销端存在显著优势。此外,跨境保健品加强监管利好合规保健品代工及品牌商的发展。
方正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跨境保健品市场从代购起家,政策逐步完善,规模已超500亿元
跨境保健品即跨境进口保健品,是指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保健食品及相关产品。根据中国海关的分类标准,跨境保健品包括但不限于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植物提取物、功能性食品等类别。跨境保健品从2010年左右的个人代购方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至今,保税仓、跨境电商等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跨境保健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保健品进口金额达到77.5亿美元,约合558亿元人民币。根据星图数据,2025年双十一全网营养保健品销售总额约为238亿元,斯维诗、金凯撒、WHC、益节、斐萃、健安喜等多个跨境产品为主的品牌占据双十一各平台销售额前五。跨境保健品已成为保健品行业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方向。
跨境保健品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两种运行,跨境电商方式相对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准入资质、税费成本、物流时效、爆款成功率以及产品溢价上均具备优势
1)一般贸易方式:企业在进口报关时应当提供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保健食品备案凭证》,确保保健食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一途径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进口,需要严格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保健食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跨境电商方式:国内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境外商品,并通过“网购保税进口”或“直购进口”模式运递进境的进口方式,在此方式下,商品直接由境外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发货,海关对该类保健食品按照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因属于个人自用物品,所以该类进口保健食品只需符合原产地有关质量安全、标示标签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不要求符合中国相关标准。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中文电子标签,注意辨别产品类型及特定功能,避免选购的保健食品不适合自身需求。
对比国内本土保健品,该行认为,跨境保健品在产品端和营销端存在显著优势
1)产品端:当前跨境保健品的消费者存在年轻化趋势,海外保健品发展历史悠久,沉淀出大量优质品牌,消费者对于海外品牌的认可度相对更高;当前保健品消费者趋于“成分党”,看重天然成分和实际含量,跨境产品能快速上新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麦角硫因成为现象级产品。
2)营销端:抖音平台重视保健品品类,抖音通过内容驱动转化、算法精准匹配,在营销层面攻克了传统保健品销售中的信任缺失、认知缺乏的难题,从而使得消费者顺利实现下单。
当前面对跨境保健品“一日游”模式乱象,国家有关部门已加强全链条监管,要求从生产、进口、仓储到销售的全链条环节加强监管,确保跨境商品的质量安全,特别是对保税仓、跨境电商平台等关键环节,将实施更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该行认为,跨境保健品加强监管利好合规保健品代工及品牌商的发展。
建议关注
重点布局新西兰Ora工厂,发展跨境业务的百合股份;中国区跨境电商等多渠道实现增长,全球化布局优势持续增强的仙乐健康;Swisse Plus持续放量,带来盈利能力提升的H&H国际控股。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跨境保健品政策变化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