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只顾埋头生产,不知抬头消费的时代终将过去
创始人
2025-11-14 21:56:11
0

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纵观国际经验来看,我们会发现,现代商业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最初都是从工业化开始的,然后一步步转型到以服务消费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兴起。

对我们来说,现在也正处于转折的十字路口。

先说生产端。我国制造业已经是连续15年保持着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在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26.6万亿增长到2024年的33.6万亿,增量高达8万亿,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从生产端来看,我们已经领先并积累的足够优势,而接下来的重点,也应该放在消费端上。

过去几十年的对外开放历史,其实就是生产端的历史,从一开始引进国外品牌和产线,到现在自主研发产业升级,过去支撑我们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其中有两个大类都是和生产有关的。

到了今天,随着特朗普上任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崛起,叠加我国商品的过剩,要想继续依赖出口拉动增长,难度也越来越高。

所以过去那个只顾埋头生产,不知抬头消费的时代,终将过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把重点慢慢放到消费上面。

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全球局势的变化,第二就是商品本身的过剩。

过剩当然也只是表象,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过剩看起来好像是需求不足导致的,但需求是真实反映当下世界的,所以需求不存在多或少,基于此,当我们在说商品过剩的时候,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投资过度。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产能利用率仅44%,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也只有54%,锂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则是61%,哪怕是陶瓷行业产能也是远超市场需求。

而钢铁行业作为过剩产业的典型案例,其治理和消化至少也需要5到10年时间。

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失衡,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面这些行业,背后几乎都存在过度投资的风险。

而商品过剩,也是生产型经济的结构性困境。历史上,过剩不是我们第一次碰到,最早在欧美,过剩的风险就已经出现了。

为什么会过剩?除了过度投资之外,还有就是消费能力和消费频次。过去我们总说中产中产,为什么中产那么重要?

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只是少数人可以高消费的话,那么一个人再有钱,一天最多只能喝五瓶红酒,吃四顿饭,这就是他身体能够消费的极限,但只有扩大基本盘,让能够支撑高消费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整个社会的商品周转才能够更快,这样才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所以,橄榄型社会是最佳的,因为它是中间大,两头小,中产才是决定一个经济体消费盘的最大因素。

具体来说,我们要如何提高消费呢?

首先肯定是要先解决掉价格战问题。商品过剩会导致企业产品积压,企业为了去库存只能降价促销,这又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以光伏行业为例,去年一季度,我国光伏行业所有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都为零或负,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半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也为零或负。

企业没利润,员工收入自然也不会提高,这又会反过来导致消费疲软,总而形成负面循环。

我们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先解决掉价格战问题,让企业不要陷入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应该如何让企业不打价格战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存亡,让该倒闭的企业就倒闭,把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发挥出来,才能够良币驱逐劣币。

过去因为过度投资扭曲了价格信号,导致了资源错配,价格一定程度上失灵了。理论上企业不可能亏本做买卖,但当价格信号被扭曲,一些企业哪怕是亏本也可以卖车,也可以卖货,这种卷到极致的价格,最终反而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市场的整体回暖。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环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这就是市场的魅力。

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各国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美国为例,首先就是低端制造业的外流,这个是大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低端制造业会迁徙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而我们只需要保留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即可。

然后就是美国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80年的5.5%上升到了2024年的8.7%,金融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不管是投资还是理财,让国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和多样化,而不是仅靠工资性收入,这也很重要。

日本也是类似的情况,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94年的60%上升到2015年的72.7%,日本文化产业和IP经济崛起,形成了“软实力”输出。顺势日本还进入到了“第五消费时代”,其特点就是强调慢速、小规模、软性、社交和可持续的消费理念。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韩应该和我们更像。

消费是结果,不是目的。当收入上来了,时间更多了,消费就会自然而然地增长,因为人天生就是有需求的,只不过收入和风险的偏好不同,导致了消费的高低不同。

所以,要想提高消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收入以及释放更多假期。

目前韩国最低月薪是1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数字和我们最低比起来,差了有五倍左右,这个仍然需要时间去慢慢提高,但绝对是一个方向。

然后就是要扩宽我们的财产性收入渠道,在房地产下行之后,我们要找到新的财富蓄水池,股市其实是最好的标的物,加强股市的建设和完善,这同样也很重要。

另外就是农村,考虑到我国几亿人还生活在农村,可以促进这部分群体的增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今天很多地方粮食一斤才一元多,这个价格农村家庭种地很难有什么高收入,提高粮食价格,保障农村老人的收入,也很重要。

短期来看,可以发放消费券,刺激特定领域消费,其实今年我们的各地消费券,以及国补,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长期来看,我们还需要完善社保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未来收入的预期,推动收入分配变化,同时要扩大我们的中产,因为这才是消费的基本盘。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正站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从历史经验来看,生产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一转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释放我们14亿人口的消费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只顾埋头生产,不知抬头消费的时代,终将过去。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end.

相关内容

电商难学吗?揭秘学习电商的...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热门话题:电商难学吗?说实话,我刚接触电...
2025-11-15 08:33:18
华泰证券:双11电商GMV...
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华泰证券估算2025年电商“双十一”大促季行...
2025-11-15 08:33:18
AI重塑零售业
记者 陈植 每逢节假日与企业促销活动,海底捞基础设施运维总监冯杰就...
2025-11-15 08:33:10
AI浪潮下的零售银行——第...
当前,零售银行业正站在深化改革的分水岭。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
2025-11-15 08:33:09
三江购物(601116)1...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盘,三江购物(60111...
2025-11-15 08:33:00
江苏汽车焕新促消费补贴标准...
原题:江苏汽车焕新促消费 补贴标准全面上调 最高补贴1万元 11月...
2025-11-15 08:32:59
10月经济数据出炉 服务消...
人民财讯11月15日电,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
2025-11-15 08: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餐... 老字号如何“不服老”?传统餐饮品牌年轻化转型的生死之战 那面挂了百年的金字招牌,曾是几代人的荣光。如...
日本米价再创新高 民众感叹成“... 日本农林水产省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涨至4316日元(约合198元...
陈立敏:“对话性”是品牌最重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牟静萍 实习生 袁垚鑫 陈立敏:“对话性”是品牌最重要的传播能力 当消费的...
双品牌共舞,共享360战略激活... 深圳2025年11月14日-- 大行作为折叠车行业龙头,2019年,以开放姿态打破壁垒,开启"共享3...
星巴克、汉堡王……“洋品牌”的... 文 | 蓝鲨消费,作者 | 张二河,编辑 | 卢旭成 洋品牌的“卖身”故事,正在接连上演。 11月...
万润科技:子公司获“自主品牌领... 证券之星消息,万润科技(002654)11月13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盐城滨海:品牌赋能工业旺 中新网江苏新闻11月14日电(谷华 李雨朦)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金名片”。...
吉利汽车回应“基础流量”权益争...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8月20日,针对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部分车型“基础流量”等权益的疑问,吉利...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本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国创(北京)新...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 控股股东南京楷得投资有限公司保证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