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第50万辆小米汽车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下线。雷军表示,“从第1台到50万台,小米仅仅用了1年零7个多月的时间”。据悉,自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发布,仅用602天、不足20个月,小米汽车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50万辆下线的最快纪录。
雷军还透露,2025年全年小米汽车预计将交付超过40万辆。在11月18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预告,这周小米基本上能完成年初制定的35万台汽车的交付目标。

雷军表示,50万辆下线标志着小米汽车包括研发、制造、销售、交付和服务的完整体系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标志着小米汽车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进入了规模化的新阶段。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交付汽车超10万辆,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3.4%。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26万辆,9月、10月连续2月交付量超4万辆,预计本周将提前完成35万台的交付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
另外,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小米SU7位列2025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小米YU7连续3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其中10月登顶国内全品类SUV销量第一。
小米汽车副总裁于立国在现场透露,汽车工厂共有98个质量检测工位和143台质量高精检测设备,坚持用严苛的检测标准保证质量;坚持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的设备,目前工厂内的生产机器人超过1100台;坚持技术创新,超级大压铸等技术不断升级,工厂2025年取得先进制造专利近百项。于立国说,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工厂已完成35次技术改造升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向用户交车的时间越来越短。
据悉,作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小米汽车的生产直接带动零部件企业超300家。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钢表示,作为小米汽车在京津冀的最大单体供应商,得益于小米汽车的有力拉动,海纳川京津冀上下游实现产值增量近140亿元。
雷军表示,下一步,小米会持续围绕安全、科技创新、 AI和智能制造三方面推进。
“我们会持续做好这几件事:第一,坚持不懈抓安全、抓交付。我们始终认为,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在确保安全和品质的基础上,我们全力以赴加快生产,让仍在等待的车主朋友们早日提车‘第二,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技术为本,是小米永不更改的铁律,我们依然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产品。前几天我们刚刚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一个季度我们投入了91亿的研发费用,今年全年研发投入预计320亿到330亿。未来5年我们将预计投入2000亿;第三,推进 AI 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我坚信,AI Car 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AI+智能制造,也将带动制造业实现更极致的效率、打造出更出色的产品。在组合辅助驾驶的研发方面,我们即将发布 HAD全新版本,引入强化学习算法,在纵向体验、横向体验提升和路况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