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1日巴中揭幕的“2025年川渝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成都终身教育成果迎来“高光时刻”,一举斩获3项国家级、16项省级大奖,覆盖“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百姓学习之星”等五大核心类别,获奖总数与质量领跑川渝。
其中,“学品锦江·研途成长”社区研学项目、“华灯兴耀”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获评2025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馆长郑华获评2025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11245”武侯市民公益大课堂项目、“金牛道·全龄学”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获得省级荣誉。
完整获奖名单详见下图


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学品锦江·研途成长”社区研学项目立足“五育融合、实践育人”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化探究+社会化参与”的多元实践路径,引导青少年在真实场景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综合能力、涵养创新精神,打造“社会即课堂、实践即成长”的青少年社区教育生态链,使社区成为青少年“可去、可学、可为”的新学校和新家园。

图据锦江发布
另一获奖项目为“华灯兴耀”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它以传承“车灯”非遗文化为重点和特色,文教结合,探索出“1+1+5+N”终身学习模式,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成效显著。从2018年至今,项目共累计开设常态化课程班级100余个、团队开展学习活动2100余次、开展讲座和主题活动1400余场次,参与学习居民共计56万人次,居民满意率达98%以上。
项目多个学习成果、原创节目被选送参加省市区各类赛事活动,获得各类表彰及奖项100余项。2021年以来先后荣获“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优秀品牌案例”“成都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4年荣获“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图据华兴街道公众号
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馆长郑华获评2025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美德为己任,他收藏明清民国时期纸质家谱、家风匾额、家训对联等家学文化实物8万余件,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同时还联动党政机关、院校企业等开展上百场讲座、传统文化活动及主题展览。

图据成都教育发布

由武侯市教育局等机构报送的4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获评2025年“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11245”武侯市民公益大课堂项目建立于2014年,11年来,“武侯市民公益大课堂”累计投入1800余万元,累计服务市民216.5万人次,市民学习成果获得奖励表彰300余次。

图据成都教育发布
“金牛道·全龄学”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基本构建起了从0—100岁全龄覆盖全龄友好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累计开展活动1000余场,惠及110余万人次。

图据成都教育发布
“家成天府·共育未来”——四川天府新区家庭教育项目聚焦家长学校建设,从明确“谁来办”“谁来教”“教什么”“怎么评”四个维度,系统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和运行。首创“1+9+119”家庭教育网格化服务体系,设立学生成长关爱基金孵化“慈善+教育”新模式。

图据成都教育发布
“青融创·幸福里‘非遗+文创’就业增收”(青白江)项目聚焦“非遗+文创”领域,构建起涵盖项目培育、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多环节的完整体系,常年开展非遗蜀绣、面塑、扎染、钩织等技能培训,文创产品研发及销售,帮助200多名困难人群实现了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创业。

据了解,自2020年起,成都市已连续举办5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通过成果展示、典型表彰、特色活动等多元形式,让终身学习理念融入城市肌理。数据见证跨越式成长:2020至2025年间,成都累计培育10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19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省级层面斩获25个品牌项目、19名学习之星,市级层面涌现118个品牌项目、164名学习之星,构建起“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荣誉矩阵,织密覆盖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

成都全龄学堂·东郊记忆校点咖啡品鉴课堂

成都全龄学堂·青年夜校白领拳击课堂
近年来,成都市正深度打造以“全新、全龄、全民、全域”为核心的“成都全龄学堂”品牌项目,致力于实现终身教育资源普惠可及、便捷易得,让学习场景延伸至城市街头巷尾。下一步还将持续深化先进典型培育与宣传,以更丰富的学习供给、更便捷的学习渠道、更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知识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