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国年轻人兴起了一种“特种兵式穷游”:不住酒店、不进景区、不花门票,打卡就走。可更让商家崩溃的,是另一种隐秘的流行:买衣服不是为了穿,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然后 7 天内原封不动退回去。
听起来像玩笑?但这正是许多女装商家每天头痛的现实。
今年以来,一张张夸张巨大的吊牌照片冲上微博热搜,吊牌尺寸比 A4 纸还大,颜色闪到刺眼,上面大字写着“防调包”“试穿勿外出”。有的吊牌甚至占去半件衣服,一上身就像背了块警示牌,让人根本不可能穿出去打卡。
可越荒诞的现象,往往藏着更荒诞的理由。

一、吊牌不剪就穿出门:从小红书一张爆图开始
事情要从今年五一说起。
小红书上一张照片突然爆红:一个女生穿着漂亮的连衣裙走在景区,吊牌却堂而皇之挂在后背晃来晃去。
评论瞬间破 1.5 万条,商家群里更是炸锅,这成为女装商家们“五一噩梦”的开端。
杭州西湖断桥、北京故宫红墙、上海外滩……各大景区竟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新风景:游客穿着新衣打卡,但吊牌还在晃。
有人调侃:
“干脆用铁链当吊牌好了,看他敢不敢拖着铁链旅行。”
更离谱的是,哪怕吊牌再大再显眼,仍有人毫不在乎,带着它拍照、约会、旅行。因为在她们眼里,这不是尴尬,这是“技巧”,是“省钱穿新衣”的小聪明。

二、商家们被逼疯:退货率飙到 300%,穿过的衣服还带酒渍
对商家而言,这已经不是恶搞,而是灭顶之灾。
很多店家吐槽:长假刚开始,退货率就冲上天,有店铺的退货率竟在五一当天突破 300%。
意思是:有人一边买、一边穿、一边退。
商家时常收到这些“二次回收”的衣服——
更诡异的是,有店家拆开包裹,发现口袋里还有别人用过的纸巾、公交票、景区门票,甚至身份证。
有人边吐槽边苦笑:
“我们卖的已经不是衣服,是共享衣柜了。”

三、吊牌变 A4、硬到能当板子:一场现实版“防白嫖战争”
为了遏制这种退货潮,商家也被迫进入“军备竞赛”。
四川一家吊牌工厂透露:今年 3 月起,巨型吊牌订单暴涨,热门款甚至供不应求。
这些吊牌设计精妙:
但买家们也不是吃素的。网上兴起一批“吊牌拆解教学”,详细到像黑科技教程:
吊牌大战,逐渐演变成了“民间智慧大比拼”。

四、防不住吊牌,商家干脆上锁:羽绒服拉链上挂密码锁
今年国庆前,一种更夸张、也更魔幻的“防退货神器”出现了——密码锁。
商家直接把小锁挂在:
要解锁?必须联系商家拿密码。一旦打开,就算默认“确认使用”,不能再退。
商家无奈表示:
“以前用吊牌,成本高还没效果。挂个锁,谁还敢穿出去玩?”
但也有人吐槽:
这让规则的灰色地带再次摆上台面:恶意退货在伤害商家,粗暴防退货又伤害正常用户。
规则本意是保护消费者,却被不断滥用。
五、年轻人白嫖,老师带头白嫖?60 名学生穿完统一裙子集体退货
恶意退货还蔓延到了校园。
今年 4 月底,某职业学校:
裙子退回来时:
商家损失 8000 元,还被平台封店三个月。
更离谱的是:
学生说:“老师让买的,也是老师让我们退的。”
事情曝光后,网友愤怒:
“老师为人师表,却教学生钻规则。”
“这不是省钱,是教孩子占小便宜。”
最终校方道歉并赔偿,但伤害已经造成。

六、高考旗袍退货潮:寓意“旗开得胜”,却变成“退货得胜”
类似戏码也出现在今年高考。
这两年流行“家长穿旗袍给孩子加油”。可一到考试结束,旗袍退货率竟飙到 90%。
温州一位商家:
很多旗袍上:
更有家长为了让退货“合法化”,偷偷剪下一小块布料,称是质量问题。
网友们看不下去:
“能买得起名牌,却连件旗袍也要薅羊毛?”
“孩子看在眼里,学到的不是好运,是投机。”

七、女商家开车 300 公里维权:平台偏向买家,卖家只能“社会性反击”
最火的一则事件发生在 11 月。
一位卖 1888 元貂皮大衣的女老板王女士,遇到极端买家:
走投无路的王女士开车 300 公里:
“谁家姑娘把我 1888 的貂洗坏了还要全额退款?”
视频爆火,网友大呼过瘾。但她也被提醒侵犯隐私,不得不删掉视频。
之后王女士表示:
让无数商家拍手叫好。

八、女装退货率达 60%,直播间高达 80%:行业被拖进“穷灭循环”
电商数据显示:
恶意退货成技能、攻略满天飞。
商家要承担的成本包括:
许多小店直接被击垮。仅 2024 下半年,就有近 20 家知名女装店宣布关门。
剩下的商家只能提高售价维持利润。但售价高了——退货更高——再提价——再被退货。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穷灭循环。
九、结语:白嫖不是聪明,是全民买单的恶性循环
7 天无理由退货,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但当投机取巧成为潮流,成本最终会转嫁到:
那些自以为占了便宜的人,最终会让整个市场变得更糟更贵。
规则能保护善良,但保护不了恶意。文明靠约束,也靠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