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东风汽车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奕境”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合作范式突破。这一由央企与科技巨头深度共创的品牌,不仅承载着双方对智能出行未来的共同愿景,更以“安全、智慧、共创”为核心价值,试图重新定义家庭用车市场的标准。这场跨界融合的背后,是百亿级资源的倾注、三年深耕的沉淀,以及对中国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刻洞察。

用户共创:从命名到产品定义的范式革新
“奕境”品牌的诞生本身就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其命名并非由企业单向决定,而是通过数万名用户的创意投稿与票选产生。“奕”象征盛大光明,“境”代表智慧空间,组合而成的品牌名既承载着对智能汽车未来之境的畅想,也暗含对用户生活境界的致敬。这种从品牌诞生之初就融入用户基因的做法,打破了传统车企“闭门造车”的惯性。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强调:“我们不是在为用户造车,而是和用户一起造车。”这种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从需求调研阶段的家庭场景深度洞察,到设计阶段的用户共创委员会参与评审,甚至到后期OTA升级的功能迭代,用户都将成为真正的“产品经理”。

技术底座:华为全栈智能与东风制造底蕴的化学反应
在技术层面,“奕境”展现了华为与东风“1+1>2”的协同效应。华为提供的不仅是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明星技术模块,更是将整套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全球化供应链标准注入合作。其中,乾崑智驾系统采用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针对中国复杂路况优化了超过1000个城市场景的算法;鸿蒙座舱4.0则实现了车机与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同步控制家中空调、灯光等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首次向车企开放了其车云一体化平台,使得“奕境”车辆能够实时接入华为全球部署的算力网络,实现“越用越聪明”的持续进化能力。
而东风汽车则贡献了其56年造车积淀的硬核实力。基于量子架构开发的专属电动平台,将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至210Wh/kg的同时,通过“五维碰撞防护”设计实现全场景零起火目标。马赫E动力系统采用800V高压快充技术,配合东风自研的“闪充”协议,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突破性表现。在武汉建设的超级智慧工厂更引入华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通过5G+AI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质检,焊装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达到豪华品牌制造标准。

市场破局:重新定义家庭智能出行场景
“奕境”瞄准的是中国新中产家庭的升级需求。调研数据显示,这类用户群体对车辆的需求已从单纯的代步工具,转变为兼顾亲子出行、家庭社交、移动办公的“第三空间”。为此,产品团队提炼出“安全冗余、智慧共情、场景自定义”三大核心卖点。例如在安全维度,除常规碰撞防护外,特别增设了儿童遗忘提醒、宠物模式等12项家庭场景专属功能;智能座舱开发了“家庭账号”系统,可记忆每位成员的座椅偏好、娱乐内容及空调设定;车内还预留了模块化接口,支持用户根据露营、钓鱼等不同爱好选装定制套件。
这种场景化思维也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不同于传统车企的“配置捆绑”,“奕境”将采用“基础硬件+软件订阅”的灵活销售模式。用户只需支付车辆基础价格,便可按需开通高速NOA、智能泊车等进阶功能,甚至能临时租用算力资源处理突发工作需求。华为线下门店与东风4S店将共建“体验中心”,通过VR技术让消费者提前感受不同生活场景下的用车体验。

产业意义:中国智造的双向赋能样本
回溯东风与华为的合作史,可谓中国产业升级的微观缩影。从2010年车载通信模块的初步试水,到2018年智能网联战略协议的签署,再到如今“奕境”品牌的联合孵化,双方探索出了一条“技术共生-管理共融-品牌共创”的进阶路径。这种模式既不同于新势力车企的科技公司主导,也区别于传统车企的供应商采购,而是真正实现了研发体系、生产标准、数据系统的全方位对接。据内部人士透露,双方联合团队采用“双签批”制度,任何技术方案必须同时获得东风总工程师与华为产品总监的认可才能实施,确保每项决策兼顾汽车工程可靠性与技术创新性。
这种深度捆绑带来的是产业链的整体跃升。华为的加入促使东风供应链完成智能化改造,例如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华为昇腾AI芯片后,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40%;而东风的制造经验也反哺华为汽车业务,其反馈的2000余项场景数据优化了乾崑系统的决策算法。这种良性循环正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加入生态圈——目前已有17家芯片企业、43家软件开发商接入“奕境”开放平台。

未来图景:智能汽车生态的无限可能
根据规划,“奕境”品牌将在2026年北京车展推出首款中大型SUV,后续每年至少投放一款全新车型,覆盖MPV、轿跑等细分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场景汽车”的长期愿景:通过车载光场屏技术,车辆可随时变身为移动会议室、儿童教室或私人影院;借助V2X车路协同,未来甚至能自动预约学校接送区的停车位,或识别超市商品生成购物清单。这些设想背后,是东风与华为共建的“智能出行实验室”正在攻关的147项前沿技术。
当汽车央企的体系能力遇上科技企业的创新基因,“奕境”展现的不仅是单一品牌的可能性,更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合作范式。在这个电动化与智能化交织的变革时代,这种“国家队”与“科技先锋”的深度协同,或将加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构。正如汪俊君所言:“我们不是在追赶赛道,而是在定义新的比赛规则。”随着2026年首款产品的落地,这场关于未来出行的美好想象,终将驶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