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最早启动数字化建设的景区之一,安徽黄山风景区已将网络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目前,景区已实现对核心景点的5G-A网络全覆盖。借助载波聚合与频谱增强技术,网络速度整体提升3至5倍,下行峰值速率至高可达3Gbps。
这一数字底座,如何支撑低空经济、旅游直播与资源保护三大创新场景?答案在一场“5G-A·文旅乡村”探访活动中揭晓。
低空经济:无人机织就“空中物流网”

无人机往黄山上运送物资
过去,黄山风景区的物资运输长期依靠“索道+人力”模式。随着“挑山工”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运力短缺成为制约景区经营和生态保护的难题。
2023年5月,景区启动无人机常态化运输试点,在慈光阁至天海间开辟出一条3.2公里固定航线。
依托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华为共同打造的高可靠、低时延5G-A网络,无人机仅需17分钟即可完成一次往返运输,稳定承运食材、日用品及生活垃圾等多类物资,有效破解了传统运力不足的瓶颈。自2023年5月至2025年10月,无人机共计飞行106669架次,运输生活垃圾、各类食材、工程物资、布草等各类物资2268.77吨,单日最大运输量6吨。
该航线独立于游客步道,既保障安全游览,也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形成“人机互补”的绿色运输体系。目前,无人机低空应用已拓展至秩序疏导、应急救援、生态巡护等多个场景,成为山岳型景区智慧化运营的先进实践。
旅游直播:5G-A网络赋能“云游黄山”

导游直播介绍黄山风景
自2020年开设首个官方直播间以来,黄山风景区持续深耕“导游直播”,将其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文旅IP。如今,每天有上百名导游和达人在各大直播平台实时开播,为线上游客定制行程、讲解文化、推介产品,实现“边游边播、边播边服务”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得益于5G-A网络的全面覆盖,景区现已建成稳定、高速、低时延的通信体系,有效破解黄山山情复杂对信号造成的衰减问题,使高清流畅的“云游黄山直播间”真正落地,为游客带来更具沉浸感与个性化的智慧旅游新体验。
资源保护:科技赋能智慧防控
对山岳型景区生态屏障来说,防火是第一要务。黄山风景区借助科技力量,依托5G-A网络打造的空天地一体智能防火网,通过AI预警系统,实现全天候、全时空的林火自动监测、定位与预警。截至2025年,黄山风景区已连续46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成为生态保护与科技融合的典范案例,有效守护了黄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宏村消防智慧监测平台
除黄山风景区外,5G-A网络也正深入更多文旅场景。在宏村,这座拥有140余幢明清古建筑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通过5G-A网络升级,建成了覆盖300多个街道路口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治安、交通与客流等问题的“一屏统管”。面对砖木结构建筑群的消防隐患,引入智慧消防监测平台,依托“5G-A+物联网”技术实现重点建筑、消防设施与水源状态的实时互联,筑牢古村安全防线。
在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灵山村,数字基建正催生“归雁效应”。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景区规范运营正吸引村民返乡创业:灵山酒酿等非遗产业在“科技+旅游”的助力下迅速腾飞,带动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展现出数字技术激活乡村振兴的强劲潜力。
2025年恰逢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十周年,从“村村通宽带”到“乡乡通5G”,再到如今5G-A在文旅场景的深度落地,数字基建已迈入“用得好、融得深”的新阶段。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与华为的联合创新表明,5G-A不再是单纯的通信技术,更是激活低空经济、重塑旅游体验、守护绿水青山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