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蕾
11月17日上午,第十五届全运会第三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主新闻中心举行。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筠在会上披露了一组亮眼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市累计接待游客达1.42亿人次,同比增长5.7%;实现旅游总收入2204.2亿元,同比增长12.4%。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入境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其中港澳游客达2748.65万人次,同比增长29.1%。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深圳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通过“赛事+文旅”深度融合,有效激活消费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跟着赛事去旅行
渐成消费新趋势
深圳秉承“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将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实施城市环境面貌提升行动,并推出“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系列活动。
来自江苏的游客李先生就是“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一员。他专程来深圳观看在宝安体育场举行的足球比赛。观赛后,李先生利用赛事门票上的“票根超值大礼包”,带着家人登上了“湾区之光”摩天轮,并在欢乐海岸享受美食。“一场比赛,带动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短途旅行,住宿、餐饮、门票等消费加起来超万元。”李先生向记者表示。
像李先生这样的游客并非个例。全运会期间,深圳联合在线旅游平台推出的参赛旅行套餐备受青睐。来自香港的陈女士为了观看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举行的马术比赛,提前预订了包含赛事门票和周边景点游览的“光明一日游”套餐。“新马术场馆很震撼,顺便也去体验了乳鸽、玉米、牛初乳等‘光明三宝’,非常完美!”陈女士说。便捷的深港交通和针对港澳游客的便利化措施,使得跨境观赛游热度持续攀升。
政策赋能注动力
文旅消费齐升级
深圳此前相继发布了《关于促进文体娱乐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已达2115.66亿元,同比增长10.8%;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36.4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4093.96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8%。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文旅消费带来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与此同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前海冰雪世界、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湾区之眼、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文化综合体——深圳湾文化广场等高能级文旅新地标的建成运营,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消费选择,延长了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能级。
科技叠加“软实力”
刷新城市“魅力值”
深圳在承办十五运会赛事过程中展现的“科技硬核”与“国际风范”,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火炬手、深港马拉松“无感通关”、智能赛事系统等创新应用,不仅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也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了深圳作为科技之城的独特魅力。
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足球U20亚洲杯、乒乓球亚洲杯等系列国际高水平赛事的经验,提升了深圳承办国际赛事的能力和城市国际形象。加之“山海连城”计划打造的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和独特城市景观,共同构成了深圳吸引国内外游客的“软实力”。
当前,深圳正处在赛会冲刺的关键阶段。随着以“星辰大海”为主题的闭幕式筹备工作的推进,深圳的“赛事经济”效应有望持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