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希 通讯员 张越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镇巴县盐场镇龙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各类蔬菜青翠鲜嫩、长势喜人。
产业发展,技术为基。镇巴县园艺站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在原有技术指导基础上,聚焦“优产提质”核心需求,派驻技术人员常态化上门破解田间实操难题,引导种植户从“会种”向“精种”转型。“从去年蔬菜大棚落地建成到今年分拣中心投入使用,我们已经实现了蔬菜从田间生产、粗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自主把控。截至目前,公司每月的蔬菜销量稳定在100吨左右,成功达成了规模化运营的阶段性目标。”汉中春归来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建全语气坚定地表示。
在渔渡镇分拣中心车间内,员工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分拣、择叶、包装、搬运等一系列蔬菜粗加工流程规范高效。记者了解到,分拣中心的员工多为本地留守女性。谈及这份工作,员工马芳脸上满是笑意:“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这儿上班已经一个月了。收入挺可观,关键是离家近,既能照顾老人又能陪伴孩子,工作环境舒心,干的活也不算累,而且大家都是乡亲,相处起来特别愉快。”“我来公司上班快两个月了,主要负责到各个乡镇按照市场公允价格从蔬菜种植大户手里收购到时令蔬菜后再拉回分拣中心。这样一来,分散种植的农户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把菜卖出去;我也能在家附近挣钱,特别方便。”负责零散收购和转运蔬菜的李庆斌笑着表示。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农户“单打独销”的分散格局,收购来的蔬菜统一运至分拣中心,经过标准化分拣、加工、包装等流程后,再集中销往万源、巴中、达州等周边地区,让镇巴蔬菜稳稳走出田间,既解决了零散农户的销售难题,又能让镇巴优质蔬菜快速端上周边城市的百姓餐桌。
从农户菜园里的新鲜蔬果到分拣中心的规范加工流程,再到最终端的百姓餐桌,镇巴县通过全链条运营模式,不仅打通了蔬菜产销环节的“最后一公里”,更搭建起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