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琰)近年来,“为治愈感买单”“用消费解压”正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新主张。
从潮玩盲盒到虚拟陪伴,从疗愈香氛到二次元周边,情绪消费已从边缘需求跃升为刚性需求,催生出消费市场新机遇。相关数据显示,超九成年轻人认可“情绪价值”,近六成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目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过3700项,企业越发重视对情绪价值的挖掘。图为市民在北京西单一家国产潮玩品牌快闪店选购周边商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为快乐买单成主流
情绪消费是指消费者以获取情绪价值为核心目的的消费行为,旨在通过消费获得心理慰藉、情感释放或自我认同。
眼下,伴随社会数字化进程加速与生活节奏持续加快,情绪消费作为一种以情感满足为核心的新型消费形态迅速崛起。
在传统消费模式中,人们更多关注商品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消费行为往往围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展开。但在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后,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愈发强烈。青年群体成长于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时代,对精神世界的敏感度更高。
事实上,情绪消费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心理需求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消费有助于缓解压力,有六成消费者更重视精神消费。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消费形态既是当代个体应对现实压力的心理调适选择,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从物质积累向精神丰盈转型的时代特征,是多重力量交织下的必然趋势。情绪消费一方面通过个性化供给拓展消费边界,为大众提供即时性的情绪出口;另一方面又因过度依赖浅层情感刺激而存在潜藏风险,易引发消费异化,导致消费者精神空虚。因此,如何在释放情绪消费积极价值的同时规避风险,在满足情感需求与培育健康心态间构建可行路径,是推动情绪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场景激活产业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消费创造的商业价值被市场精准捕捉。天眼查专利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过3700项,企业越发重视对情绪价值的挖掘。
与此同时,消费群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边界。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作为核心消费力,撑起了二次元、潮玩、虚拟陪伴等赛道。
数据显示,我国泛二次元用户已突破5亿人,Z世代占比超七成。而26至30岁职场人群则偏好情感支持类服务,陪聊、树洞平台等需求激增;中老年人也开始加入情绪消费行列,通过文创产品、康养服务满足精神需求,形成全年龄层覆盖的消费格局。消费场景的延伸让情绪价值渗透日常生活。18至25岁群体热衷“漂亮饭”“演出现场”等具有仪式感的可见性消费,“晒物社交”成为重要驱动,62%的年轻人将“独特性商品”作为社交分享核心内容。
不仅如此,商业业态也在创新情绪消费场景。天津恒隆广场打造“剧场式商场”,通过空中音乐剧快闪、戏剧演出实现“购物+情绪体验”融合,客流量屡创新高。上海百联商场围绕“PlayTogether”理念开展IP共创活动,拓展服务与体验边界。同时,特色体验空间不断涌现,上海奇思妙想减压馆设置呐喊区、颠倒屋等功能区域,将消费场景转化为情绪释放容器。
专家表示,青年群体成长于物质资源相对丰富的时代,对精神世界的敏感度更高。“情绪消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表达自我、追求快乐的途径。通过购买具有情绪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年轻人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满足,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精神的愉悦。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情感内涵和文化附加值,从而提升整个消费市场的品质和层次。
监管缺位亟待规范
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消费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面临一些问题。
据悉,这一消费领域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一些商家为了快速迎合市场,不惜生产出质量低劣的产品;部分消费者在情绪驱动下冲动购买,反而加重经济与心理负担;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盲目跟风导致低价竞争,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行业规范亟待完善,部分平台存在诱导消费等风险,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产品与服务质量不符问题时有发生,消费者维权困难。
业内人士表示,尽快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服务内容、从业人员资质及平台运营规则,划清行业底线。同时,相关部门需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明确平台在用户情感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中的责任,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
另外,培养理性消费观和维护好市场秩序也至关重要。加强消费引导,让消费者明白,情绪消费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进行合理消费。
从实物商品到虚拟体验,情绪消费的崛起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迁。随着行业规范的完善与创新模式的涌现,这一新兴赛道有望持续释放经济潜力。专家表示,情绪消费兴起,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消费市场升级的必然。它既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和生活乐趣,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对这个新兴的消费领域,不能仅满足于当前的繁荣,更要立足长远,做好服务与引导,使这种新的消费模式成为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和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